农村污水处理蹒跚起步 仍需多管齐下解困境
发布日期:2016-07-19 点击:1339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改善农村水环境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61866万人,按人均排污30—40升/天计算,我国农村年产生生活污水高达67.7亿—90.3亿吨。然而,我国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还十分有限,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改善农村水环境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及治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稳定简单,但时空差异大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在质上具有污染物相对较稳定、成分简单、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等特点。由于其来源较为简单,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村居民生活当中产生的洗涤用水及厕所冲水,其中COD、氮磷、悬浮物及病菌等为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浓度总体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在量上具有空间差异大、时间波动显著的特点。根据各地水资源丰缺程度、社会经济水平等的不同,各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差异较大。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人均排污最低的甚至不足5升/天;而在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产生量达到70—100升/天,个别地区人均排污甚至高达120升/天。污水明显表现为间歇排放且日变化系数较大,一般可达3.0—5.0,污水排放有着明显的早中晚三峰特征或早晚双峰特征;同时,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夏季排放量显著高于冬季。冬季中,受大批人口回家过年和春节消费因素的影响,春节前后又有明显的排放峰值。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总体偏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刚起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才逐步开始展开治理。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89.34%,县城的污水处理率达78.47%,而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建制镇比例仅18.9%,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建制村比例更是仅为5.1%。
污水治理建设与运行严重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略有改观。但是,污水处理设施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平原农村集中连片整治的片区,绝大多数村庄还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此外,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主要集中投向污水处理工程,管网覆盖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试点村庄缺乏配套管网,一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因无配套管网而不能正常运行。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科学规范的规划
缺乏严格的编制及审查规范。目前,住建、环保部门及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规程等指导性文件,但仍缺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编制、审查的具体规范,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相比明显表现为规范性不足。因此,在环境整治计划中常出现规划收水范围不合理、设施工艺与规格与农村现实情况不符等问题,无法有效指导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缺乏对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特点的关注。由于缺乏科学的规范和专业的支撑,目前一些地方在规划中多缺乏对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特点的关注。
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建设
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工程设计时,由于技术人员没有详细调研当地实际用排水状况,照搬城镇用水规范,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员盲目贪大,造成设施设计规模严重偏大。目前污水管网工程又总体推进滞后,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污水处理量更趋不匹配。
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由于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或囿于实际资金压力等原因,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的问题。
管网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足是我国城乡污水处理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尤其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一些地区在中央及上级资金的支持下先期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是,由于管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管网建设没有同步跟上。
施工管理缺乏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规范,导致工程建设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相当部分地区缺乏健全的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导致施工不规范,甚至出现尚未运行管子就已破裂等现象,一些工程偷工减料,入户支管过细,实际运行中农户无法正常排水,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则是建成后就无法运行,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
缺乏建设与运行资金
建设资金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的农村环保投入水平总体仍较低,相当部分农村环境整治经费主要用在垃圾收运体系的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费得不到保障。
运行费用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较小,污水处理单位成本较高。但是,目前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中无设施运行费用的安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须由基层承担。对多数镇、村而言,财政本身就较为紧张,无力负担这笔费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更难以征收污水处理费用。因此,运行费用不足导致相当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成为“晒太阳工程”。
缺乏长效的运行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存在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运营管理机制的问题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日常管理缺位以及后续技术服务不到位造成设施运行问题的占问题设施总数的40.7%。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中,表现为“缺机构、缺制度、缺人员、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