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治理短板凸显 “四大污源”渐成毒瘤

  发布日期:2016-07-12  点击:1359

       船舶尾气排放、突发事故、污水和垃圾直排及搅动重金属底泥等四大污染源,已经成为长江航运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目前,长江航运“四大污源”日益凸显,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业内人士建议,宜从制定规范、造环保船、供给绿能、强化监管方面,打造长江航运“绿色腰带”。


    蓬勃兴起的长江航运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支撑的同时,船舶尾气排放、突发事故、污水和垃圾直排及搅动重金属底泥等“四大污源”问题日益凸显,如不遏制直排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四大污源”威胁生态
  经多方调研获悉,目前,长江航运“四大污源”日益凸显,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其一,燃烧重油排放的尾气。湖北宜昌市去年监测发现,葛洲坝两个船闸区,因为不少船舶烧的是劣质柴油,相关污染因子同比市内高8%至10%。
  环保部数据显示,内河船舶60%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其中大部分使用船用燃料油,尾气成为沿江城市重要污染源。
  其二,遇事故发生的突发污染。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透露,长江江面天气变幻莫测,一场大风就能使船舶移出一两公里,船只相撞事故很容易发生。“十二五”期间,长江平均每年发生3起较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据江苏海事部门介绍,以长江江苏段为例,2001年危险货物运输量为5052吨,至2015年达到1.5亿吨,而这片区域有取水口83个,一旦发生较大污染泄漏事故后不能及时应急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船舶倾倒的生活污水。全国人大代表张琼表示,由于船舶污水处理装置价格昂贵,船舶和码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比较多。据一些基层海事部门官员透露,虽然国家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苏赣等地对不少船舶上马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补贴,但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屡禁不绝。
  相关研究认为,长江上有约20万条船舶常年运营,每年产生的含油废水、生活污水达3.6亿吨,生活垃圾7.5万吨,如不遏制直排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其四,船底搅动重金属底泥。湘江是湖南最大河流和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的河流。湖南一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发现,含有重金属的底泥被船只螺旋桨搅动产生的污染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神经、排泄、运动、生殖等系统造成损害。而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很多河段都有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航运则是底泥污染的最大诱因。
监管治理短板凸显
  不少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航运污染监管和治理能力都明显不足,且环保产品供给不足,绿色航运的体系建设滞后。
    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建议,长江流域宜整合现有内河船舶的装备配置、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标准,统一作为强制性检验规范,根据发展阶段和船舶技术水平动态调整。在重点生态保护区探索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宜从国家层面推动地方建立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明确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资金保障。在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危化品运输密集及饮用水源地比较集中的生态敏感区,设计条块联动的区域,实施执法的部省双重管理,优化江河湖水上执法、水域保护、搜寻救助等资源配置。